中文简体 | English

新闻中心

更多

余纪元

哲学史家一-苗力田

日期:2019年07月11日 09:23   浏览次数:    作者:余纪元    编辑:张敏

苗力田,1917年生,黑龙江省同江县人,原籍山东省日照县。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教授、博士生导师,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顾问、北京市政协委员。

苗力田先生少年读书时受到国文老师王春沐的影响,对哲学发生兴趣。他1939年赴重庆 入中央大学哲学系学习,那时便参加《新华日报》自然科学副刊的活动,并开始阅读马列著作。1944年他大学毕业,考取中央大学研究院哲学研究所三年制研究生,师从著名哲学家陈康先生攻读古希腊哲学,获文科硕士学位。毕业后留校执教,主要讲授哲学概论、伦理学等课裎。30年代末,他曾以陆夷、辛白为笔名在重庆《国民公报》文学副刊《文群》和《新蜀报》文学副刊《蜀道》上发表许多散文和杂文。40年代,他在重庆《时事新报》学术副刊 《学灯》及上海《大公报》学术副刊《现代思潮》上发表论文若干篇。

1949年南京解放,苗先生任南京大学哲学系讲师。1952年院系调整,调任北京大学哲学 系讲师。1956年调中国人民大学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主任、副教授,并为校学务委员会委员。他曾是北京市三、四、五届人民代表(后改任政协委员),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常务理事及全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理事。

苗先生讲授西方哲学几近40年。早在50年代初,他在北京大学和任华、陈修斋等先生一 起讨论并编写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外国哲学史讲义,并在北大开设此课。1956年调到人大后,他除继续讲授西方哲学史外,还相继开设了西方哲学原著选读、亚里士多德《形而上学》、斯宾诺莎《伦理学》、黑格尔《小逻辑》、现代西方哲学、存在主义、康德伦理学、 英语哲学文献、古希腊语、古希腊哲学导论等课程。在长期的教学生涯中,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。在课堂上,他注重仪表和风范,虽有腰疾,却从不肯坐着讲,也从不肯在讲课时端茶杯。对于教学内容,他一丝不苟,严肃认真,有时为一节课不惜花费一周时间去准备。在哲学课上他往往从哲学家的专门概念着手,运用自己的多门外语,依靠对几千年西方哲学的精深了解,剖析这些概念的词根、本来含义及其演化,继而阐明由概念到命题以及从命题到命题的论证过程,挖掘出哲学家本人的思维线索,往往使人感到耳目一新,茅塞顿开,深 受学生们的欢迎。苗力田先生是新中国国内第一批招收研究生的导师,他从五十年代中期开始培养研究生,至今不断。他的门生,有不少已成为教授、博士生导师和知名学者。先生培养学术接班人,注重素质、注重需要。他的学生们的研究方向几乎涉及全部西方哲学。80年代初,国内古希腊哲学研究后继乏人,苗先生虽已年逾花甲,仍决心将自己的研究方向从德国古典哲学转回到古希腊哲学,经过数年精心准备,在83年招收了第一批古希腊哲学研究生,先生亲自开设《古希腊语》、《古希腊哲学导论》、《形而上学》等课。古希腊语变位变格极其繁多,素以难学著称,先生为教这门课殚精竭力,耗尽心思。现在虽已72岁髙龄他还指导着3名博士生、3名硕士生。

在漫长的学术生涯中,苗先生也养成了自己的治学原则。这些原则他不仅贯彻在自己的学术研究中,而且也贯彻在对研究生的培养工作中。第一,他主张治西方哲学必须置外文于首位。通过中译本可以大略地知道一个哲人的思想,但要进行研究则不可以以译本为依据, 不懂哲学家的原文就不要写关于他的论文,这是先生对自己的严格要求。他通晓英语、俄语、德语、古希腊语,还粗通拉丁文。自50年代始,他发表在《哲学研究》、《新建设》等杂志上的论文以及所出版的论著,无论是关于希腊哲学的、还是关于德国哲学、俄国哲学、现代西方哲学的,无一不是他研读原文原著的结果。他培养研究生,总是狠抓他们的外文,逼迫他们从原文去领悟哲学家的原意,避免学术研究中的隔靴搔痒倾向。第二,他主张做学问切忌为稻粱谋。在他看来,你可以从哲学中陶冶自己的情操,开拓自己的胸怀,但不要指望从中获得髙官厚禄。先生自己以“甘守寂寞”为座右铭,同时将之送给学生们,要求他们不要计较名利得失,倡导为学术而献身的精神。第三,他认为做学问必须严谨。先生一直奉“多读点、多想点、少写点”的原则行事。凡论著必三易其稿、反复琢磨。他要求自己的研究生们也这样做。对急于发表文章的学生,先生一再晓之以理,甚至严加训斥,但一旦学生真写出了高质量的论文,他又予以肯定并热心推荐发表,髙兴之情溢于言表。

苗先生的为人和他在教学科研中的成果赢得了学生们的极大敬意,同时也受到充分的评价。他早在1962年就被评为北京市文教先进工作者,尔后多次被评为校级优秀教师,受到过 多次表彰。尤其值得一提的是,他在1987年荣获首届吴玉章奖金优秀教学奖。

作为一个哲学史家,苗先生具有自己的哲学史观。他反对把哲学史简单化的倾向。他认为,哲学史既是哲学理论的总汇,又是思维活动的历史展示。哲学史由两个部分组成,一是理论命题和公式,二是对这些命题进行思维和论证的过程。所以,考察哲学史必须既从理论观点又从历史观点出发,不可偏废。他把哲学史看成是千百年智慧积叠的山岭,每一哲学形态都是其中一座独秀的髙峰。对于人们来说,它是一座暸望塔、观景台,人们可以凭借它髙瞻远瞩,而不可以把其中某一部分抓取出来支配自己的论点,不可以把它当成工具箱。苗先生说,从哲学上看,陈子昂的《登幽州台歌》正是表现了这样一种意境。

苗先生作为一名翻译家,还提出了自己独特的翻译原则,这乃是他数十年翻译工作的结晶:(1) “确切”,即既要忠实传达原作者当时的本意,又要能为现代读者所无误地把握。(2) “简洁”,即在翻译时不随意对原文加字衍句,严禁任己意去铺陈。(3) “清通可读”。此外,苗先生还提出了一个大可考虑的主张,即对于古希腊思想家的专门术语, 英、德、法等国家都有自己本国的拼写方法,我们中国也应该有自己的拼写方式。在即将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由他主编的《古希腊哲学》一书的后记中,苗先生详细阐述了用《汉语拼音方案》来拼写的方法。他深信,具体做法可以讨论,但如若想从希腊原文来研究希腊哲学,翻译希腊典籍,这却是一条必由之路。苗先生正是以这样的原则来主持编译国家“七五”项目10卷本《亚里士多德全集》的。

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,他对西方哲学、科学和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。西方各国将编译出版他的全集视为国家学术水平的标志之一。英、美、德、法等国都有两套全集译本。日本也有该全集译本。可是译成中文的亚氏著作却廖廖无几。苗先生抱着“让亚里士多德全集中文版出现于二十世纪的我中华大地,不让日本在东亚专断”这样的雄心壮志, 挺身承担了主编这套全集的艰巨工作。他除总校外,还亲自动手翻译《尼各马可伦理学》和《形而上学》等重要著作。现在《全集》第一卷已交人大出版社即将出版,其它各卷正在顺利进行中。苗力田先生此举在外国哲学界引起轰动,开了编译外国哲学家全集的风气。

原文载于《中国人民大学学报》1989(5)

版权内容: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 版权所有
通讯地址:济南市山大南路27号 电话:0531-88377150 传真:0531-88377150